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内容

天下中都:一座预备“皇城”的前世今生|观展

发布时间:2024-10-25 07:17来源:证券之星阅读量:13939   

文博时空 苏皖皖/文 1969 年,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王剑英下放来到安徽凤阳。当他第一次登上位于凤阳县太庙路与大庙路交叉口的午门时,一段尘封了 600 年的历史徐徐呈现在他的面前。

天下中都 序厅

中都凤阳:规制之盛冠天下

1368 年,从安徽凤阳闯出来的农民皇帝朱元璋在应天 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洪武二年( 1369 年)九月,朱元璋下诏在家乡凤阳营造中都城,“建置城池官阙如京师之制焉”。此后六年间,调全国建材,集百万匠夫于凤阳,开始了浩大的兴建工程。

中都城总图

“要想反映洪武时期修建中都的规模和气势,仅靠展厅的一些小构件,不足以让观众有这种视觉震撼的感觉”,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天下中都——明洪武时期精品文物展”总策展人卞坚如是说。加之石刻构件原本也都在野外暴露,满足室外展示的需求。于是“天下中都”展特地在东门引桥小广场做了一个特殊的设计。据悉,这个打卡点会一直保持到明年展期结束。

“天下中都”打卡点1明中都建筑遗址建筑构件

明洪武 石雕螭首明中都前朝区宫殿遗址采集

明洪武 石雕柱础明中都前朝区宫殿遗址采集

明洪武 石雕龙纹金刚柱明中都前朝区宫殿遗址采集

另一处重要的打卡点,在 5 楼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之间的连接处,这个打卡点被命名为“砖阵”。卞坚介绍,这个“砖阵”是用凤阳博物馆馆藏,明中都遗址采集的明代城墙砖设计的,“虽然观众不能上手去摸,但是确实可以感受中都城的恢弘气势。”

“天下中都”打卡点2:砖阵

朱元璋对中都城的营建提出了很高的标准,不仅要求雄伟宏壮,还要求尽量华丽。他在《龙兴寺碑》里说:“洪武初,欲以山前为京师,定鼎是方,令天下名材至斯。”此后六年间,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调全国建材、集百万匠夫于凤阳开始了浩大的兴建工程,其“规模之大、规制之盛、工艺水平之高,实冠天下”。

明洪武石雕龙凤纹栏板明中都遗址采集 凤阳县博物馆藏

栏板置于望柱与望柱之间,因为多用雕刻花纹作为装饰,又作“华板”。这件石雕龙凤纹栏板,一面雕刻龙纹,一面雕刻凤纹,彰显了明中都建筑的皇家气派。

明洪武石雕龙纹望柱明中都遗址釆集 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洪武石雕凤纹望柱明中都遗址釆集 凤阳县博物馆藏

望柱是栏杆中栏板与栏板之间的立柱,主要由柱头和柱身两部分组成,柱身装饰简单,以方形石柱最为常见。柱头常见各式纹样装饰,龙纹装饰的望柱头,只有重要的宫殿建筑中才可以使用。

明洪武石雕太狮少狮束腰明中都遗址釆集 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洪武 石雕如意云纹束腰明中都遗址釆集 凤阳县博物馆藏

须弥座台基是古代高等级建筑所采用的一种豪华型石作台基形式,束腰是须弥座台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雕刻各式纹样。明中都遗址发现的须弥座台基用材精良,雕刻精美,其束腰部位常见纹饰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鹿纹、狮纹、云纹、方胜纹、“卍”字纹、花卉纹等,具有典型的明初风格。

明洪武石雕龙纹束腰明中都遗址釆集 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洪武石雕凤纹束腰明中都遗址釆集 凤阳县博物馆藏

举国之力:日月重开的侈丽奇巧

明中都宫城内的宫殿用料极其奢华、雕刻极为精美,遗址中出士的石、砖、瓦等建筑材料,更显示出恢宏的皇家气派。所有的殿坛建筑都“穷极侈丽”,所有的石构件也要求“雕饰奇巧”。

《国榷》记载:洪武四年正月庚寅,“作圆丘、方丘,日、月、社稷、山川坛及太庙于临濠,上以画绣,欲都之”。《明实录》记载:洪武六年( 1373 年)六月辛巳,“中都皇城成……御道踏级文用九龙、四凤、云朵;丹陛前御道文用龙、凤。

明洪武石雕螭首明皇陵红桥遗址出土 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洪武石雕螭首明中都前朝宫殿遗址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明洪武 石雕狮纹束腰明中都遗址釆集 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洪武石雕麒麟纹束腰明中都遗址釆集 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洪武石雕鹿纹束腰 明中都遗址釆集 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洪武石雕花卉纹束腰 明中都遗址釆集 凤阳县博物馆藏

除了气势恢弘雕工精美的石构件,明中都遗址还发掘出不少规格极高的瓷构件。比如这片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瓦当,就采用了难度极高的釉里红烧造技法。

明洪武釉里红瓦当 凤阳县博物馆藏

卞坚介绍,这种瓦当北京没有,南京有但是很少。这件瓦片的造型、胎釉的结合都非常的好。这是明初朱元璋对景德镇进行了有效管理的有力证明,最高规格等级的釉里红龙纹瓦当,枢府釉的一些构件展出,更说明明初不仅是把元朝的这些机构接了下来,元代官方高等级高技术的工匠,也在给明初的官方朝廷进行生产活动。为后来永宣时期官窑瓷器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明洪武 缠枝花卉纹砖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洪武卵白釉筒瓦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洪武琉璃板瓦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洪武琉璃板瓦凤阳县博物馆藏

大厦忽倾:史上第一烂尾工程

众所周知,明初以举国之力兴建的凤阳中都城最终并没有成为明朝的都城。其实从一开始动议定都凤阳,就遭到了不少朝臣的反对,凤阳地处皖西平原,附近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且历史上多次遭受天灾。刘基曾谏言“中都蔓延,非天子居也”。然即便如此,中都营建依然在朱元璋的支持之下顺利推动。隔着六百多年的烟云,真实的历史难以看清,或许即使贵为天子,依旧有“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的小小私心。

明洪武龙纹望柱首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 乌纱折上巾1971年山东邹城明鲁王朱檀墓出土 山东博物馆藏

明 镶宝石金带饰1971年山东邹城明鲁王朱檀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明 水晶鹿镇纸1971年山东邹城明鲁王朱檀墓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洪武八年,在明中都轰轰烈烈的营建持续 6 年之久后,朱元璋亲自去凤阳视察。此行之初,朱元璋兴致颇高,途径滁州时,还专程去到琅琊山醉翁亭赏玩,感受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然而帝心难测,正是在此行之后,中都营建被突然叫停。耗资甚巨的中都城潦草收尾,史书上仅留下了只言片语:《明太祖实录》载:“初,上欲如周、汉之制,营建两京,至是以劳费罢之。”《国榷》说:“至是费剧,寝之。”为何突然放弃“功将完成”的中都,“劳费”似乎并不是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一说是因为长时间的营建,对工匠的压迫过于沉重,引起反抗。也有学者推论,或许是为了防范尾大不掉的淮西功臣集团等,迄今史学界尚无定论。

“每日白汤饭”城砖

这件展品的原件还依然在明中都的城墙遗址上,隔着六百余年的岁月,清清楚楚的向世人展示着,当时在明中都从事基层营建工作的匠人们的饮食水平。为了让观众更直观的感受到城墙营建的辛苦,“天下中都”展还专门设计了一个互动体验的装置。

卞坚介绍,这个互动装置里的城墙砖是一比一复刻的,观众可以亲自上手掂量一下,营建中都城所用城墙砖的重量。体验完再去看“每日白汤饭”的吐槽,想必会有更深刻的体验。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蚌埠市博物馆藏

明 白釉梅瓶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从洪武二年九月下诏“建置城池宫阙”,到洪武八年( 1375 年)四月“功将完成”之时被突然下诏“罢中都役作”,中都的营建的工程进行了近六年。这座风头曾一时无两的都城预备役,就此被打入尘埃,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建筑材料中转地。尽管华丽宏伟的中都城未曾投入使用,但其规整的建筑布局成为后来改建南京、营建北京皇城的“蓝本”。

明中都总体布局采用“三环相套”方城规制,而明南京城采用“南、北斗星”的“斗城”形制。据《大明会典》记载,明代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宫殿门阙悉如洪武初旧制”。北京城的布局亦采用明中都“三环相套”的形制。由于形制相同,足见明中都对北京城的影响最大。

三处明皇城布局对比图

明 凤阳县图说 镇江市博物馆藏

这件明万历时期凤阳县的县城图,非常详细的描绘了当时的山形地貌。卞坚介绍,这是现存明代真正意义上凤阳最早的地图,本次展览序厅的背景就出自这幅图。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在皇城的正后方有座万岁山,这是凤阳当地的自然山脉。而今天北京故宫神武门后面的景山,则是人为堆砌而成,便是遵从了凤阳当年的这种山形地势。

明中都罢建后,朱元璋下令将从各地调往凤阳的建筑材料,修建了皇陵、十王四妃墓和龙兴寺。后来更是从已建好的中都城各处宫室,直接拆下修建。历经多次拆建及战火的中都城墙及宫殿大量被毁。

龙兴寺

600 年后,当下放凤阳的历史学家王剑英登上午门时,这座曾倾注了无数能工巧匠心血营建,又被陆续无情拆毁的明中都遗址,已被历史遗忘许久。经过数年探查, 1975 年, 王剑英《明中都城考》油印成书。 1982 年,国务院将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 2021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当代 王剑英先生手稿凤阳县博物馆藏

考古助力遗址保护与展览呈现

多年来的考古发掘,让人们对中都城的宫殿和其他各个功能的建筑主体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甚至弄清了它核心的微小的设计跟变化。“为什么我这次敢把沙盘做的这么具象,就是因为依托于最新的考古成果”,总策展人卞坚说。

沙盘局部明中都大殿模型

沙盘局部

比如沙盘中所呈现的明中都大殿,以往只知道是一个大型的台基和一个大概的位置,内部什么样的格局并不清楚。而通过实地考古测量勘探后发现,明中都最核心的宫殿区大殿,是工字型的结构,前后两殿之间连接的是长廊而非殿宇。与北京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的格局是不太一样的。水系也是如此,北京的外金水桥,是在天安门之前,而明中都的外金水桥,明确就是在午门的前面,格局上又不一样。这些最新的考古在沙盘上都有具象的呈现。“从安徽博物院来说,我们除了展示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物,对安徽重大的考古成果,以展览的语言展览的方式介绍给观众,也是我们一以继之要做的工作。”卞坚如是说。

明洪武琉璃龙纹瓦当20世纪70年代明中都遗址采集 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洪武琉璃龙纹筒瓦20世纪90年代当地群众上交凤阳县博物馆藏

明 朱书琉璃板瓦2020年明中都遗址考古发掘出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刘德华与赵万初: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

这次的展览中,有两个人名最被人津津乐道。其中一位,是鼎鼎大名的“刘德华”。天王哥的名字怎么会出现在六百多年前的城墙砖上呢?别着急,此华非彼华。

明 上高县款城墙文字砖南京城墙博物馆藏

砖一侧铭文:总甲黄原亨甲首刘德华小甲简文华 窑匠晏文叁 造砖人夫刘德华

这位跟天王刘德华同名的工匠,就这么华丽丽的在城墙砖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还在六百多年后,在安徽省博物院“天下中都”展览中,拥有了一件属于自己的独立展柜。

明上高县款城墙文字砖南京城墙博物馆藏

这种在砖墙上留下工匠姓名的做法有个专门的名字,叫“物勒工名”。用现在的话说,是一种古代的溯源制度。上面记录的信息主要有修建者、监督者等每一道工序的责任人。一旦哪一段城墙有质量问题,很快就能找到责任主体,是一种有效保证施工质量的手段。这次展览中另一位屡上热搜的人名,也是城墙砖的责任人之一,江西的一位县丞赵万初。

明 墨书“赵万初”铭板瓦

凤阳明中都遗址出土了带有“浮梁县丞赵万初”墨书的板瓦,蓝浦《景德镇陶录》载“洪武二年就镇之珠山设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据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记载,赵万初应为洪武早期浮梁县丞。巧的是, 1990 年御窑厂遗址珠山东麓出土的遗物中有部分建筑构件,与凤阳明中都遗址出土器物相同,出土的部分板瓦有墨书“监工浮染县丞赵万初”。

明洪武 涩胎褐彩书铭文板瓦

江西省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出土 景德镇御窖博物院藏

这块瓦片详细记载了制瓦工匠和监制官员的相关信息:作头潘成,甲首吴昌秀,监工官浮梁县赵万初,监造提举周成,上义都。这是研究当时陶瓷生产分工的珍贵资料。印证了清康熙二十一年《浮染县志》记载的相关史料。两件同由赵万初监工,流往不同工地的板瓦,隔着 600 多年的时光,在同一展柜重聚,令人不禁感叹历史的奇妙。或许,这正是博物馆展览的独特魅力所在。

赵万初 铭瓦

观展攻略

1、参观预约:安徽博物院蜀山馆、庐阳馆全面取消线上实名制预约,免预约,免取票,观众可直接到馆,经安检后有序入馆参观。为确保文物安全和参观秩序,馆内观众流量达到瞬时承载量峰值时,将暂缓放行。

2、免费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免费参观。

3、《天下中都——明洪武时期精品文物展》由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凤阳县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共同主办,位于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五楼临展厅。展览分三个部分:“日月重开”“择中建都”“中都遗韵”。展览时间为2024年9月29日至2025年2月12日。

黄思琦

尹莉莎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