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内容

广西科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维海

发布时间:2025-06-20 17:00来源:网络阅读量:5504   会员投稿

蛭医破茧振国粹 ,科技兴药惠民生

——访广西科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维海

在广西陆川的青山绿水间,一位科学家用28年时光,将“水中软黄金”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医疗奇迹。他就是周维海——中国天然水蛭素产业的开拓者,现代壮医水蛭疗法的缔造者,以科技创新与产业振兴的双翼,让古老的水蛭疗法焕发新生。从实验室到临床一线,从乡村田埂到联合国讲台,他以“小蚂蟥”为支点,撬动了大健康产业的蓝海。本文将聚焦周维海的非凡人生、技术突破与产业蓝图,展现一位科技先锋如何以坚守与创新,书写民族医药振兴的壮丽篇章。

破茧成蝶 铸就传奇

1968年出生于广西陆川的周维海,自幼耳濡目染壮族传统医学的智慧。他的童年记忆中,村前的小河里常有水蛭游弋,而这些看似平常的生物,却在他心中埋下了探索的种子。1992年,周维海从广西大学化工学院毕业后,进入广西林业厅从事林化产品研发工作。然而,他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并未止步于实验室。1996年,一次偶然的契机——翻阅《神农本草经》时,他注意到水蛭的药用价值记载,这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古老的生物或许蕴藏着解决现代心脑血管疾病的钥匙。

彼时,水蛭疗法虽在壮医古籍中有记载,但因缺乏科学验证和规范化操作,长期停留在民间经验层面。周维海决心打破这一桎梏。他毅然辞去公职,投身菲牛蛭(金边蚂蟥)的研究。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97年,他从华东地区引进宽体金线蛭进行养殖,却因气候差异和养殖经验不足导致种苗全军覆没,血本无归。面对失败,他并未退缩,而是深入走访广西各大科研机构,最终发现本土品种菲牛蛭更适合本地繁育,且水蛭素含量远超其他品种。然而,摆在面前的现实是:菲牛蛭这一品种从未有人成功进行过人工规模化养殖,更谈不上大规模开发利用。面对这一空白领域,周维海展现出敢为人先的勇气与魄力,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深入农村一线,潜心研究菲牛蛭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从零开始探索人工养殖的可行性。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调整,他在不断试错中积累经验,最终逐步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技术,走出了一条前人未曾踏足的成功之路。经过四年反复试验,2001年菲牛蛭养殖成活率从不足10%提升至60%以上;同年,他创立了科康公司,开启了天然水蛭素的产业化探索研究。

2003年,周维海团队攻克了世界性难题——“活体水蛭多次提取天然水蛭素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这一国家发明专利不仅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更让天然水蛭素从实验室研究走向规模化生产变成现实。2005年,他研发出全球首款天然水蛭素多肽蛋白健康食品,开创了血液健康调理的新纪元,更是开创了天然水蛭素在食品应用的新纪元。2006年,他荣获中国“发明创业奖”,这一国家级奖项将他与工程院院士马伟明、吴以岭等科技界杰出人物并列,充分肯定了他在天然水蛭素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周维海始终以“科技向善”为使命。2019年,他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发表《水蛭素与人类健康》主题演讲,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民族医药的创新成果。科康集团联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牵头制定团体标准《壮医水蛭疗法操作规范》《一次性医用活体水蛭净养技术规程》等标准,成为行业标杆。2025年3月,其团队研发的“一次性医用活体水蛭”临床应用安全性通过广西民族医药协会15位专家联合论证,标志着该疗法从经验传承走向标准化应用,正式纳入现代医学体系。这对响应我区关于中医药壮瑶药振兴发展的号召、推进壮瑶医药高质量发展、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具有积极意义。

鉴于天然水蛭素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周维海提出了“小蚂蟥大健康大产业大事业”的战略构想,致力于开发利用玉林陆川特色的菲牛蛭,打造地方特色新兴产业。作为广西科康天然水蛭素研究院院长,他不仅引领着水蛭素的研究与发展,还身兼广西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及广东省发展中医药基金会心脑血管健康专项基金执行主任等职务,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一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创新成果。通过其倡导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50户以上农民增收1300万元,推动乡村振兴;以天然水蛭素为核心,开发美容护肤品、健康食品等20余种产品,形成“养殖-加工-医疗-康养”全产业链。2023年,他入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主编出版的《中国科学家年鉴》,并与张伯礼、欧阳自远院士共同登榜封面,彰显其影响力。

从一条小小的菲牛蛭到千亿级健康产业,周维海以28年坚守诠释了“科技改变生命”的力量。正如他所言:“每一条水蛭,都是生命的守护者;每一次创新,都是对健康的承诺。”

科技赋能  效验双全

周维海团队研发的“一次性医用活体水蛭”,以菲牛蛭(金边蚂蟥)为核心载体,通过四级净化养殖技术构建起全流程安全屏障,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一种兼具传统智慧与科技突破的创新疗法。菲牛蛭作为天然水蛭素的重要来源,其唾液中的活性成分——水蛭素,是一种天然抗凝血酶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积、溶解血栓。这一特性使菲牛蛭在心脑血管疾病、外科术后瘀血等治疗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

为确保医用水蛭的安全性,周维海团队通过GMP标准车间实施严格的四级净化流程:一级筛选健康种苗,剔除病弱个体;二级监控病菌,确保养殖环境无污染;三级控温控湿,模拟自然生态优化生长条件;四级纯净水养殖,最终实现无沙门氏菌等8种致病菌的目标。经过120天的系统净化,每条医用水蛭不仅外观健康、活力充沛,更通过了多项微生物检测,成为可直接用于临床的“活体医疗器械”。

这一技术突破直接推动了水蛭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目前,该疗法已覆盖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后遗症)、风湿免疫类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外科术后瘀血、皮肤科顽疾(如湿疹、银屑病)等70余种病症。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百色市中医院近200余家医疗机构的临床实践中,治疗有效率达98.2%,患者满意度高达99%。例如,百色市中医院2022-2023年开展的专项研究显示,针对23种疾病的1022例患者中(如包括冠心病、静脉曲张等),98.2%的症状显著改善,其中冠心病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提升40%,静脉曲张患者的血液循环速度提高25%。这些数据不仅验证了水蛭疗法的疗效,更凸显了其在复杂病症治疗中的不可替代性。

在周维海看来,水蛭来源的安全性与治疗方法标准化是该疗法走向成熟的关键。科康集团联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联合制定的《一次性医用活体水蛭净养技术规程》和《壮医水蛭疗法操作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并颁布实施,有效避免了传统水蛭疗法中使用不经过专业净化的水蛭而引起的感染风险:治疗后水蛭立即被酒精消杀并作为医疗垃圾处理,避免了重复利用带来的隐患。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科康集团生产的医用水蛭不良反应率低于3%,远优于传统疗法的10%-15%。这一成果得益于周维海团队建立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从养殖基地到净养车间,从种苗筛选到成品出厂,每一步均严格遵循《壮医水蛭疗法操作规范》《一次性医用活体水蛭净养技术规程》等标准。2023年,《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将该疗法纳入正式医疗体系,标志着其从民族医药特色技法向现代医学标准的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性医用水蛭净化和壮医水蛭疗法标准化研究创新突破的背后是长达20余年的科研积累。自2001年起,周维海团队与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等机构合作,投入千万元资金开展临床观察与案例分析,累计积累上万人次的治疗数据。通过大样本统计方法,他们逐步优化治疗剂量、时间及疗程参数,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操作指南。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治疗案例和数据被实时记录并上传至共享平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库。这种“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循环模式,不仅提升了疗法的精准度,也为其他民族医药的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如今,周维海团队正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通过与联合国平台对接,他们希望将中国民族医药的智慧推向全球。未来,随着“一次性医用活体水蛭”纳入医保目录的推进,这一疗法有望惠及更多基层患者,真正实现“小蚂蟥”撬动大健康产业的愿景。

产业振兴  大医精诚

周维海在陆川打造的万级无菌养殖基地,不仅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医用水蛭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标杆,更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布局。

该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将养殖、加工、医疗、康养四大环节深度融合:在养殖端,依托自主研发的四级净化技术,年产能达医用水蛭80万条、天然水蛭素100亿ATU(Antithrombin Units,抗凝血酶单位)国际通用的水蛭素活性衡量标准,每条水蛭经120天净化后,其水蛭素含量较传统品种提升35%,且无沙门氏菌等8种致病菌;在加工端,科康集团开发出美容护肤品(如冻干粉套组、精粹面膜)、健康食品(如科康、蛭通王、小蛭仙酒等)及天然水蛭素胶囊等20余种产品,其中科康研发的“天然水蛭素胶囊”连续两年荣获香港健康品牌成就大奖,并远销美国、加拿大、德国等30多个国家;在医疗端,联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近200家医疗机构推广现代壮医水蛭疗法,累计治疗近10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效率达98.2%;在康养端,依托陆川水蛭主题文化产业基地,将文旅与康养结合,形成“以药养医、以医促旅”的特色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上,周维海的产业版图正加速向全球拓展。他与深圳市健安医院等机构合作,推动“一次性医用活体水蛭”在全国推广应用,惠及广大老百姓;同时,科康集团启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与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共建菲牛蛭养殖基地,探索建立跨境产业链。此外,还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天然水蛭素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辅助治疗及新冠后遗症、免疫调节等新兴领域的临床研究,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未来五年,周维海计划将医用水蛭年产能提升至500万条,带动百万级就业,并依托联合国平台向东南亚、欧洲输出标准化疗法,打造千亿级“小蚂蟥大健康”产业集群。目前,科康集团已启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与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共建菲牛蛭养殖基地,同时与国内外著名的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天然水蛭素在心脑血管和肿瘤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探索其在新冠后遗症、免疫调节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

与此同时,周维海始终将“科技向善”作为企业使命。他主导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已培养2506名专业技术人才,涵盖养殖、医疗、研发等领域,确保疗法惠及更多基层患者。在社会责任方面,科康集团通过“健康中国行”活动,深入偏远地区免费筛查心脑血管疾病,并为贫困患者提供治疗补贴。2024年,其团队与广西医科大学联合启动“水蛭素与慢性病管理”课题,探索其在糖尿病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症等复杂疾病中的应用。

正如周维海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演讲时所言:“每一条水蛭,都是生命的守护者;每一次创新,都是对健康的承诺。”从一条不起眼的小蚂蟥起步,到撬动千亿级健康产业,他用28年的坚守与突破,不仅让传统壮医智慧在预防与治疗人类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焕发出独特价值,更以科技之力重塑了民族医药在生物治疗领域的生命力与全球话语权,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方案。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