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出生的娃更要注意:缺维生素D,可能比同龄人矮半截
发布时间:2025-08-26 15:35来源:网络阅读量:6169 会员投稿
每天送孩子去上学,总能看到有些孩子比同龄人矮半个头,跑几步就气喘吁吁,别的孩子爬高上低精力旺盛,自家孩子却总说膝盖疼,蹲下去就不想起来;季节交替时,班级群里总有家长说孩子又感冒了,孩子几乎每次都跟着“中招” 。这些场景里的细节,往往被家长归结为 “孩子体质差”“长得慢是遗传”,却很少有人想到,这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在悄悄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平日里可能没注意到,孩子晚上睡觉总是翻来覆去,刚睡着就满头大汗,后脑勺的头发被磨得越来越稀;给孩子穿衣服时,摸到肋骨有些突出,以为是太瘦了,其实可能是骨骼发育出了问题;带孩子体检时,医生说骨密度偏低,叮嘱要多补钙,却没意识到缺的可能不只是钙,还有帮助钙吸收的维生素D 。这些看似零散的信号,串联起来就是维生素D缺乏发出的警告,而多数家长往往等到问题明显了才重视,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维生素D对孩子的身体有多关键?它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让这些营养物质顺利进入骨骼,支撑骨骼生长。孩子从学会坐、站、走到跑跳,每一步都需要骨骼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而维生素D就是骨骼发育的 “催化剂”。如果缺乏,钙吸收会大打折扣,骨骼就像没干透的水泥,无法变得坚硬,时间长了可能出现颅骨软化,用手轻轻按压会有凹陷,肋骨边缘向外翻,学走路时腿骨承受不住身体重量,慢慢变成 O 型或 X 型。
其实维生素D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缺乏的孩子,免疫细胞的活性会下降,就像身体的防御墙出现了缺口,细菌和病毒很容易趁虚而入。所以这些孩子总是感冒、发烧、咳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每次生病都要拖很久才能好。班里只要有一个孩子生病,他们往往是第一个 “中招” 的,看着孩子打针吃药,家长既心疼又无奈,却不知道问题可能出在维生素D上。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容易缺维生素D?这和家长的养育习惯脱不开关系。现在的孩子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少,早上被送到兴趣班,下午在室内游乐场玩,周末要么在家看动画片,要么去商场里的儿童乐园。就算带孩子出门,家长也总怕晒坏皮肤,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防晒霜涂得厚厚的,阳光根本接触不到孩子的皮肤。而人体需要阳光中的紫外线才能合成维生素D ,孩子整天待在 “保护罩” 里,自然很难满足需求。

饮食上的疏忽也加剧了缺乏。很多孩子不爱吃蘑菇、蛋黄这些少数含维生素D的食物,早餐只喝白粥配面包,午餐在学校吃的蔬菜里几乎没有能补充维生素D 的种类,家长想给孩子补营养,也只知道炖排骨汤、买钙片,却不知道没有维生素D2 帮忙,吃进去的钙大多都随尿液排出去了。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喝的牛奶是 “高钙奶” 就够了,却没注意到是否添加了维生素D ,这种营养搭配上的盲区,让孩子从饮食中获取的维生素D远远不够。
还有些特殊情况更容易让孩子缺维生素D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就比足月儿少,出生后生长速度又快,需求更大,如果没及时补充,很容易出现缺乏。长期腹泻或肠胃功能弱的孩子,就算吃了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吸收不了多少,刚补进去就被排掉了。冬天出生的孩子,因为天气冷,家长很少带出门晒太阳,从出生起就埋下了缺乏的隐患。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关键在及时发现和干预。每天带孩子在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出门晒晒太阳,不用太久,20 分钟就够了,让阳光直接照在孩子的脸上、手臂和腿上,别穿太厚的衣服,也别涂防晒霜。这个时间段的紫外线没那么强烈,既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又不会晒伤孩子娇嫩的皮肤。如果遇到阴雨天或雾霾天,没法出门晒太阳,就要想着从其他途径给孩子补。

给孩子准备辅食或饭菜时,多放些香菇。新鲜香菇洗干净切碎,加到粥里或面条里;干香菇泡发后剁碎,做成饺子馅或丸子,孩子大多不会抗拒。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睡觉盗汗、膝盖疼、反复生病这些情况,光靠晒太阳和调整饮食可能不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2 软胶囊补充剂(植物来源、安全有效)。选补充剂时,尽量挑专门符合孩子年龄段要求的,剂量一定要按医生说的来,不能觉得 “多补点好”,过量可能会让孩子出现食欲不振、呕吐等问题,反而影响健康。
带孩子体检时,别只关注身高体重,主动问问医生要不要查血清 25 - 羟维生素 D 水平,这个指标能准确反映孩子是否缺维生素D 。尤其是早产儿、经常生病的孩子,最好每 3 个月查一次,发现不足及时补。很多家长等到孩子出现明显的骨骼变形才去检查,这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纠正期,只能通过更复杂的治疗来改善,既让孩子受罪,又费钱费力。
孩子的生长发育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无法重来。那些被忽视的盗汗、腿疼、反复生病,可能都是维生素D缺乏发出的信号。家长多一分警惕,及时给孩子补充所需的营养,就能让孩子在该长个子的年纪顺利长起来,在该尽情玩耍的阶段少受疾病困扰。毕竟,看着孩子健康结实、跑跳自如,才是每个家长最踏实的心愿。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