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大定破八万小米刚过电动汽车第一关
发布时间:2024-05-08 08:38来源:易车网阅读量:10979
枪声响起,小米跑了个好头,但新能源汽车的马拉松比赛才刚开始
《中国科技投资》龙敏 刘梅莉
3月28日晚,小米集团召开发布会,推出小米SU7新能源电动汽车。根据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汽车”)官方微博数据,小米汽车su7系列一经上市,大定数量四分钟破万,七分钟破两万,27分钟达到5万台,24小时达到88898台。这一数据较2022年问界M7的72小时破6万台还要高出不少。
从2021年初小米集团公布造车至今已过三年,小米汽车在万众瞩目中终于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小米的电车梦还刚刚开始,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小米还将面临许多挑战。
占位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CEO雷军曾在发布会上表示要为小米汽车而战。与此同时,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专门从事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期未来10年将会加注投资100亿美元,而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与小米加速造车计划相对应的,是智能手机市场增速的逐渐放缓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了25.6%。与之相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乏力,比如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1亿台,同比下降了11.3%。
面对这样的市场发展趋势,相比较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踌躇,小米集团开拓新业务的决心更坚定,行动也更果决。2021年9月,雷军宣布小米汽车成立,并用5亿元完成Deepmotion的收购。根据小米集团公开信息,Deepmotion有技术及研发能力,专注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应用提供包括感知、定位、规划和控制在内的全栈软件解决方案。
与智能手机类似的是,智能电动汽车需要大量研发投入才能开辟技术护城河。2021-2023年,小米集团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31.67亿元、160.28亿元和190.98亿元,研发费用的增长主要用于智能电动汽车创新业务。2023年12月,小米集团召开汽车技术发布会,介绍了小米汽车的五大核心自研技术: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小米su7电动汽车硬件上紧跟上了行业的平均水平,虽然并没有特别大的创新性技术,但小米有自己的生态,这种生态的建立是很多企业所不具备的。
而在销售端,小米集团作为头部科技企业,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也不容小觑。小米SU7发布会后,5000台创始版su7汽车秒罄,且大定24小时破8万。这一首发成绩在中国新能源车企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分析,小米的粉丝基础庞大,许多粉丝对小米的产品有着极高的信任度和期待值,这种粉丝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小米SU7的预订热潮,另外,具有性价比的定价也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行业“内卷”激烈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相比较三年前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2021年,小米集团刚提出造车时,电动汽车市场飞速扩展,国内电动汽车新势力刚刚露头,而特斯拉是中国乃至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风向标,model3和modelY是最畅销的两款电动汽车。
再反观如今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销量榜首,“蔚小理”以技术强势崛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塞力斯(601127.SH)合作的问界系列也在2023年年底实现销量突破。另外,根据国家专利局数据,小米汽车一共1211条专利信息,而小鹏汽车(9868.HK)和蔚来汽车(9866.HK)分别是3512条和6437条。
抛开竞争对手的影响,小米汽车自身也面临许多不确定性。
首先是首批产品的交付和质量把控。林示认为:“流量经济只是一时,产品的质量可靠才是长久性的,一款车能否持续卖好,关键在于第一批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口碑。未来小米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交付后的用户运营和质量把控。”
据据证券时报、信达证券研报表示,小米汽车工厂已经落地的一期工程年产量15万台,而二期工程预计在2025年完工。目前小米汽车的订单量已经突破八万,这意味着最近下单的用户很可能要等到年底,甚至明年才能提车,漫长的等待期考验着用户的忠诚度。而已经拿到的小米su7也被曝出各种问题,如小米汽车使用特斯拉充电桩出现无法拔出充电枪的情况、新车交付前在运输中磕碰掉漆等。
其次,充电设施建设也有可能成为问题。记者在小米汽车线下体验店探店时,有体验者向销售人员提出小米汽车的充电问题,表示此前购买的蔚来汽车可以免费换电,销售人员称用户购买小米汽车后可以使用第三方充电设施,小米目前并没有自营补能网络。而目前国内许多车企如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极氪(ZK.N)等都已布局自营补能网络。
记者就小米汽车的生产情况及战略规划等问题致函小米集团,截止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专访BSI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Tatiana:倡导减
- 国舞青孵平台启动新一轮招募期待青年艺术家“舞”出新
- 国产高端车逆袭,聊聊这五款为什么卖得好
- ST柯利达业绩“大变脸”律师:这两类投资者或可索赔
-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
- 奇瑞风云A8远航版上市!上市现场举行高速“真环转”
- 传多家私募股权公司有意收购PelotonPTON.
- 中国儒意00136拟2.59亿元收购北京有爱互娱科
- 净利6千万却拟募15亿元,凯博易控IPO终止后私募
- 第11代索纳塔:轴距2875mm+标配8AT,值得
- 又一家投行看好中国股市瑞银:外资回流减持已接近尾声
- 安徽华茂集团董事长倪俊龙:聚乳酸纤维有望成为纺织行